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教育新闻
网评后考生考试必须注意的问题(上)
作者:   发布时间:2014-3-11 18:49:17   浏览次数:
官方指定报名点www.whzkfw.com:武汉大学专升本,武汉大学自考,武汉自考本科,华师专升本.电话133-8757-3013,联系QQ :2926448268

 

一、考生应讲诚信并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二、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三、考试入场,除2B铅笔、黑色墨水签字笔必带的考试用具)、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有特殊规定的课程除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严禁携带各种通信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课程,计算器也不得有程序储存功能。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四、考生入场后应按要求在《考场图像单》上签名,并按号入座,将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放在课桌上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卡、试卷和条形码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凡漏填、错填、字迹不清或未粘贴条形码的答题卡无效。
五、考生应按要求抄写诚信应考承诺并签名,凡未抄写或字迹不清晰者,其该科考试成绩无效。
六、遇试卷分发错误、试题字迹不清及条形码信息与本人不符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七、诚信应考,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违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严肃处理。
八、考试结束铃响,应停止答题并起立,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起翻放在考桌上,待监考员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场。
4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答题规范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答题卡采用A3幅面、双面印刷,分为专用答题卡通用答题卡两类。专用答题卡是指需要在图、表中作答的科目(如工程制图)使用的答题卡;通用答题卡用于除需要使用专用答题卡以外的所有科目。通用答题卡和专用答题卡的考生信息区、选择题答题区一致,非选择题答题区域有所区别。
一、考生信息区填写
1.考生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相应位置认真填写考生信息(准考证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等),字迹要清晰工整,严禁在答题卡的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作任何涂写和标记。
2.监考员发放条形码后,考生认真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粘贴条形码。
3.个人信息填写完毕后,考生应根据要求逐字抄写诚信应考承诺,并签字确认。凡未抄写者或字迹不清晰者,本科考试成绩无效。
二、选择题答题注意事项
1.专用答题卡和通用答题卡的选择题答题区相同,统一印有75个选择题填涂区,每题均设有5个填涂选项,考生须根据试题的对应题号和对应选项填涂,未在试卷上对应的题目请不要填涂。如果试题没有选项E,则不可填涂或作任何其他标记。
2.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填涂选择项,应使用正确填涂方法:福建自考网上评卷考生答题须知,将选择项涂满涂黑。若需对答案进行修改,用橡皮擦擦除干净后再重新填涂,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修改时不可使用涂改带或涂改液。
三、非选择题答题注意事项
1.通用答题卡(见图1):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作答时,字迹要工整、清楚,字距适当。答题时要求依试题顺序作答,首先在“大题号”列依次注明大题,在“小题号”列依次注明小题号,按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非选择题答题区”的部分作答无效。(建议遇到暂时不会或没把握的题目时,可先写下题号,留出大致的答题区域,再继续下一题目的作答)。
2.专用答题卡(见图2):非选择题答题区分为图(表)题作答区、非图(表)题作答区。图(表)题在答题卡上有指定作答区域,考生按答题卡上标示的大题号和小题号在指定区域作答。(为保证作图笔迹清晰,建议考生在确认答题内容后将作图笔迹描黑)
非图(表)题作答区答题要求与通用答题卡答题要求一致。
3禁止使用涂改带或透明胶带纸粘扯答题卡。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可用横线(——)将需要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紧挨其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作答内容。修改部分书写时同样不能超过答题区域,否则修改部分作答无效。
4每道题答题完毕后,建议使用横线(——)以示该题作答完毕,以便与其他题目隔开。
 四、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严禁折叠、污损


图1: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用答题卡示范
图2: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用答题卡示范
                                                                       


违规行为类型
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68 □ 传、接物品或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69 □ 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71 □ 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72 □ 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73 □ 考试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74 □ 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75 □ 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51 □ 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52 □ 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53 □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54 □ 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5 □ 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56 □ 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57 □ 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58 □ 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59 □ 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也可以给予延迟毕业时间1至3年的处理,延迟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76 □ 组织团伙作弊的;
77 □ 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78 □ 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79 □ 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
61 □ 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62 □ 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63 □ 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64 □ 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65 □ 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6 □ 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67 □ 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1 □ 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82 □ 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83 □ 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84 □ 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85 □ 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7
第三部分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教育部第33号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以下简称考生)、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
第三条 对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以及考试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公开公平、合法适当。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或者本地区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有关考试的具体实施,依据本办法,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二章 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第七条 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八条 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五)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当次考试成绩各科成绩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一)组织团伙作弊的;
(二)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三)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四)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有前款严重作弊行为的,也可以给予延迟毕业时间1至3年的处理,延迟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第十条 考生有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第十二条 在校学生、在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通报其所在学校,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或者予以解聘:
(一)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的;
(二)组织团伙作弊的;
(三)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
第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二)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三)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
(四)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的;
(五)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秩序混乱、作弊严重或者视频录像资料损毁、视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
(六)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差错的;  
(七)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八)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卷的;
(九)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十)其他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调离考试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或者考试工作人员资格的;
(二)因玩忽职守,致使考生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的或者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利用监考或者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
(四)伪造、变造考生档案(含电子档案)的;
(五)在场外组织答卷、为考生提供答案的;
(六)指使、纵容或者伙同他人作弊的;
(七)偷换、涂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或者考场原始记录材料的;
(八)擅自更改或者编造、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九)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十)诬陷、打击报复考生的。
第十五条 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1/5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该考点当年及下一年度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区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业考试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给予该考区警告或者停考该考区相应专业1至3年的处理。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国家教育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参考,下同)丢失、损毁、泄密,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教育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卷、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行为人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授意考试工作人员放松考试纪律,致使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的;
(二)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
(三)组织或者参与团伙作弊的;
(四)利用职权,包庇、掩盖作弊行为或者胁迫他人作弊的;
(五)以打击、报复、诬陷、威胁等手段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考生人身权利的;
(六)向考试工作人员行贿的;
(七)故意损坏考试设施的;
(八)扰乱、妨害考场、评卷点及有关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后果严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议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注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武汉工程大学(一本)属于主考性质【另外-自考本科无本硕连读,请谨慎(备注:有意向就读公办自考本科的可以电话咨询武汉自考服务办事处老师咨询:13387573013 QQ咨询:2926448268。)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南国广场A4座2004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由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办事处联合组办!- Powered by AspCms2  办公电话:手机:15623456515
转账端口
官方微博
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罗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余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